受宋影响,越南在官品服饰方面也呈现出强烈的尊卑色彩。宋代官员服色有规定:一品到四品官服紫,五品、六品官服绯,七至九品官服绿。于是,越南陈朝末期就参照宋对其官服的颜色作了更严格的规定:一品穿紫,二品大红,三品桃红,四品着绿,五、六、七品穿碧色,八至九品着青色,无品爵的只穿白。[48]这种规定不只是形式,而是权力的象征,标志着封建等级制度已日趋完善,也表明了宋儒的纲常伦理规范体系在越南官吏制度中的广泛影响。
越南周围的一些国家都佛教氛围甚浓,而越南南部的部分地区即历史上的占婆王国,自四、五世纪也已全面印度化,尤其是唐以前佛教在越南曾多领风骚,但为什么最终儒学却繁荣昌盛呢?原因如下:
1.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程朱理学把家庭人际关系、国家君臣之间的道德伦理同如何为国遴选人才、建立完善的官僚政治体系纳入一个严密的网络之中,中国的社会基础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、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,这一制度要求君臣有义、父子有情、夫妻有别、长幼有序,要求人人必须以君主和父亲家长为核心,尊嫡敬长尽忠尽孝。程朱认为这种伦理纲常是宇宙的本原,即所谓的“理”,“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,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”,[49]这“理”,“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”。[50]它存在人性之中,但又常被“人欲”所掩盖。因此要想维系国家秩序和家庭安定,就必须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,[51]就必须用儒家“仁义礼智信”去教化人民,而教化的途径只有靠通过科举选拔出的优秀儒生来教化人民,并由这些儒家学者建立起一套尊卑有序的官僚管理体制,才能达到君明臣贤、上下亲善、纲常永固。对此,越南统治者如获至宝,全面吸收。如前所说,宋之先佛教占优,尽管11世纪初开始修文庙、开科举,但僧侣仍出入宫廷无禁,在各个村社,权力仍多操纵在僧侣之手,十分不利于形成尊卑有序的封建王朝的一统天下。为此,13世纪初陈朝一方面重建国子监,大比取士,举办太学生考试,成立国学院,同时还开设了不少私塾,邀请名宿大儒讲解四书五经,积极宣扬儒家道德规范;一方面还对佛教僧侣大加挞伐,既将僧侣逐出了朝堂,又下令凡年龄不足50岁的僧尼一律还俗,并让体健的僧人从军打仗。经此重创,僧侣一蹶不振,与上层截然分离,而儒学声威日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