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日知录》盛称秦始皇《会稽刻石》。其辞曰:“饰省宣义,有子而嫁,倍死不贞。防隔内外,禁止淫佚,男女洁诚。夫为寄豭,杀之无罪,男秉义程。妻为逃嫁,子不得母,咸化廉清。”繁而不杀,坊民正俗之意,未始异于三王。又巴寡妇清,能以财自卫,始皇为筑女怀清台(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)。始皇之死,二世曰:“先帝后宫有子者,出焉不宜。”皆令从死(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)。论者因谓尚贞操始于秦。予谓不然。贞操之原,起于人之妒忌。《螽斯笺》:“凡物有阴阳情欲者,无不妒忌,惟蚣蝑不耳。”古人早知之矣。贞妇之名,昉见《丧服四制》。就行事言之:伯姬以待姆而死,而《谷梁》称其能尽妇道。怀嬴再事晋文,而赵孟讥为二嬖(《左》文六年)。征舒病似女亦似君之语,而至于弒君(《左》宣十年)。蒯聩耻娄猪艾豭之歌,而欲弒其母(《左》定十四年)。以至《芣苢》、《柏舟》、《大车》之序于《诗》(皆见《列女传》),所以奖励贞节者亦至矣。始皇独言之于越者,越俗淫,男女同川而浴;九真之知有妃偶,乃自任延为守始(《后汉书·循吏传》)。始皇治越,盖以是为要政之一。其在他处,初不必然也。其奖巴寡妇清,则以古代妇女,多为强暴所侵凌,《行露》之诗是也,嘉其能屹然独立,非奖其贞节也。至二世之杀宫人,则只可谓之好杀耳。故谓秦人崇奖节妇,不如谓儒家提倡贞操之为得也。然儒家之视贞操,亦决不如后世鄙儒之重。《郊特牲》曰:“一与之齐,终身不改,故夫死不嫁。”今之好言礼教者,于斯语颇乐道之。按:《郊特牲》多“冠昏义”错简,此语亦《昏礼》之传也。“一与之齐,终身不改。”乃谓不得以妻为妾,非谓不嫁(《注》:“齐,谓共牢而食,同尊卑也。”亦不及不嫁义)。故《丧服》有继父。此语为后人窜入甚明。子叔姬道淫于单伯,致为齐人所弃,《春秋》犹闵之(《公羊》文十五年)。卫有七子之母,不能安其室,而孟子以为小过。与今世俗之见,迥不侔矣。行经义最力者,莫如汉人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遗诏:“归夫人以下至少使。”(应劭曰:“夫人以下,有美人、良人、八子、七子、长使、少使。皆遣归家,重人类。”)荀悦《汉纪》作“所幸慎夫人以下至少使,得令嫁”。慎夫人为文帝所最幸,犹令其嫁,宜景帝美其“重绝人之世”也(景纪元年)。景帝之崩,亦出宫人归其家。至武、昭,乃有奉陵之制。平帝崩,王莽复出媵妾,皆归家。莽亦能行经义者也。“非礼之礼,非义之义,大人弗为。”流俗鄙儒之见,亦适自成其为流俗鄙儒耳。
相关影视:花蕾( 在线观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