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诰》所用刑甚峻。凡三《诰》所列凌迟、枭示、种诛者,无虑千百,弃市以下万数。其目凡十。其第十曰“寰中士夫不为君用。”当时,贵溪儒士夏伯启叔侄断指不仕,苏州人才姚润、王谟被征不至,皆诛而籍其家。此科所由设也。自《律》、《诰》出,《大诰》所载诸峻令未尝轻用。其后罪人率用《大诰》减等,亦不复论其有无矣。《清吏律公式讲读律令》曰:“百工技艺诸色人等,有能熟读讲解通晓律意者,若犯过失,及因人连累致罪,不问轻重,并免一次。其事干谋反叛逆,不用此律。”其用意与明以《大诰》减罪同,皆欲人民通晓律令也。
清顺治三年,刑部尚书吸达海奉诏参酌《明律》,纂《大清律集解·附例》。康熙九年,大学士管刑部尚书事对喀纳等奉诏校正。十八年,特谕刑部定律外,条例有应存者,详加酌定,刊刻通行各现行则例。二十八年,台臣盛符升请以现行则例载入《大清律》内。命尚书图纳、张玉书等为总裁。至四十六年,缮写进呈。雍正元年,大学土朱轼、尚书查郎阿奉诏续成之。五年书成,名《大清律集解·附例》。高宗即位,从尚书傅鼐请,命律例馆总裁三泰等考正。五年,纂入则例一千又四十九条。自是数年修,以新例分附律后,遂称《大清律例》,律四百五十七门。雍正五年,删改增并为四百三十六门,后迄仍之,例递有增益。嘉庆六年,为一千五百七十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