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下笔,坐在书桌那,一时间想得有些发呆。
儿子才走出家门有多久?一年多一些,可如今他是什么样的见识?朝堂大臣们固然有不少人见识高深,文采好、学识厚重,但要谈到军国大事,有几个能够抛开夸夸其谈而说一点有实际意义的、可执行下去的陈条?
杨盛文在想,要不要将儿子引介到太子殿下那边去?幺儿才十七岁,还是太年轻了。科考功名倒是不差,已经是举人,过两年参加会试、殿试,能不能考中进士确实不敢定论,但仅凭如今这些见识和思路,完全可改变文朝的现状吧。
杨盛文想到皇孙刘铭,他已经得知自家幺儿返回京都了吧?会不会,明天这位就来府上?杨盛文知道,如今,刘铭时常去韩家,虽说籍口是读书,但只有杨盛文过,是去韩家探杨继业的消息。
如此看来,等杨继业科考成功,而皇孙刘铭接承大统,那文朝还不是两人的天下?想到这,杨盛文突然觉得必须保证自家这个幺儿科考成功,下一步,在朝堂的布局,才会好走。
进士出身,有刘铭这个未来的皇上给位子,朱子善这些人想拦阻自家这个幺儿,估计会很惨的。刘铭的性子如何,目前显然与当年不同了,如今唯一信赖的,是自家这个幺儿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