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与国的关系相当复杂,老子却认为只要双方都“处下”地表现谦下品质,就能各得所愿,皆大欢喜。老子生于春秋战国之际,当时诸侯混战,大国攻打小国,小国屈辱侍奉大国,自己已谦下到尘埃,仍不见大国放过它。不可争辩的残酷现实是,小国的谦下是不得已,大国的谦下只是个姿态。大国要小国归顺,只需要擂起战鼓即可。而小国要想得到大国的支持,必须卑躬屈膝。
谦下只是一种人的品质,它之所以在人与人之间偶尔有效,无非是人和人之间除了利益外还有一点人情在,所以为了一点人情,强者难免会对谦下的弱者给予一丝同情。但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没有人情,所以,谦下的品质如暴风下的沙堆,转瞬即逝。
老子的处下思想,无论后人如何涂脂抹粉和以意逆志,都不能改变这样的事实:它是低贱的,它让人活得特别窝囊,三分像人七分像狗。没有实力的谦下,效用也是孱弱的,必须有无数的前提条件才能发挥作用。比如,强者的谦下才是谦下,弱者的谦下则是无能。所以,谦下有意义的前提是,你要先刚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