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此同时,在北周境内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局。依靠关西汉族建立了北周政权的宇文氏注重儒道二家学说,轻视外来佛教。周武帝宇文邕时,道士张宾和由信佛改为信道的卫元嵩结盟,屡屡向宇文邕进言,攻击佛教。周武帝也像拓跋焘一样,受符箓,服衣冠。非汉族出身的宇文氏想以此证明自己作为汉族统治者的合法性。但宇文邕没有像拓跋焘那样简单地以一纸灭佛诏行事,而是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辩论。
北周天和四年(569年),宇文邕召集众僧、名儒、道士及文武百官二千余人,在紫极殿讨论儒、道、佛三教的优劣,以定废立。然由于意见分歧,众说纷纭,结果不定而散。五天之后,又召集大会,讨论三教。但仍然是各抒己见,得不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论。宇文邕便提出自己的看法:“儒道、道教,此国常遵。佛教后来,朕定不立,佥议如何?”[32]表示了准备废除佛教的意向。但与会的人仍陈述理由,表示不赞同废除佛教。于是宇文邕让大家再作准备,进行讨论,同时诏令司隶大夫甄鸾对佛道二教的异同优劣进行详细考察,提出意见。次年二月,甄鸾完成了《笑道论》三卷。三卷意为笑道教三洞之名,全文三十六条,意为笑道经有三十六部。全文嘲笑了道教的所谓三洞真经皆系伪造虚妄之作,嘲笑了道教的道法浅薄鄙陋,言辞十分激烈。五月,宇文邕大集群臣,详细讨论甄鸾所写的《笑道论》,认为《笑道论》伤蠹道法,在殿庭上当众烧毁。僧人道安又上《二教论》,详细评论儒、道、佛三教之优劣。认为佛教是内教,是练心之术;儒家是外教,属救形之术,两者虽然皆不可缺,但以佛教为高。至于道教,则是依据于儒家的一个旁枝而已,鄙陋不堪,毫无价值。周武帝看了之后,便征询朝臣意见,但无人提出不同看法,结果这次讨论又未得出结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