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名亚瑟·费列,美国著名摄影师。“艺术对维加来说不是问题,他从不费心去想它。因为他对绘画、雕刻、艺术史或摄影史都知道得很少。在他拍摄的主题中, 从来就不见象征意义。拍照对他来说,只是博取生计的方法,他所要的仅是做为维加的自由:有.点名气,有几个钱(可也不要太多)和女人—— 这是他欲望的三个顶点。他全获得了,同时也赢得艺术家的声誉。而 这种声誉是他最不在乎的。” 这是评论家亚仑·塔尔梅对一位相当特殊的摄影家,所做的描写。 的确,在知识范畴、在兴趣所在上,维加完全是一位艺术殿堂的门外汉,在某种程度来说,他永远是大城市中的乡巴佬。连初中都没毕业的他,一辈子都在拍凶杀案,几乎等于刑事警察局的现场记录员。而他在意的是:自己的照片都是独家新闻,每张照片都能卖到五块钱美金, 好吃上一顿大餐。成得了或成不了“摄影家”根本是无所谓的事。然而,这位奇特人物,在他有生之年的六十九个寒暑中,终于由极 度贫困的生活,步入富裕之途。他的工作,甚至使他挤身于好莱坞的社 交圈,而成为一位名流。他的凶杀案照片,也被肯定为摄影艺术的精湛之作。生前他已赢得名声,死后的地位也一天比一天重要。他的早年 作品,现在又被重新以豪华的型式出版。讨论他的人也日有所增。 在美国,维加的脸孔是妇孺皆知的。因为他在五十年代的好莱坞影片中,经常露面。一身垮兮兮的西装,戴着帽子,满脸肥肉,嘴里咬着半截香烟,专门演无业游民、拳赛经纪人或他自己——街头摄影师。 他的造型已成为日后类似角色的象征。这位长相十分特别的喜剧人物,不只是在戏中才做如此打扮,他的本人就是这副德性,这些电影都是用他那有趣的造型来撰写脚本中的人物,或发展出来的。包括大导演史丹利·库贝利克的《奇爱博士》一片中,彼得·塞勒斯的口音就是以维加为蓝本来演绎的。 维加的本名是尤瑟·费宁,于一八九九年六月十二 日,出生于奥地,十岁时随母亲和三个兄弟到纽约和父 亲相聚。他的父亲早些时日在新大陆赚取路费,好接家人过来。 在日Ellis岛上,一个移民官员把维加的绕口名字尤瑟改成亚瑟 (Arthur)此处疑为有误,Usher本身就是小亚瑟之意。从此维加的名字看起来就比较像洋小子了。 这家新来的移民,定居在纽约东城的贫民区,过着比老鼠稍为好一 点的生活。没有英文底子的亚瑟·费宁被送到小学念书,八年之后他就因为家里极需他赚钱来补助家计,而永远离开学校。 以后的几年中,亚瑟·费宁做过杂耍戏院的糖果小贩、街头摄影师,替骑在小马上的小孩拍照,并做染色或在自助餐厅洗碟子。十八岁 之后,他就完全离开家庭,而不再与亲人联络,故意与自己的背景切根断脉。连后来他的自传《维加写的维加》也很少提 到双亲,提到三个兄弟时,也只称他们为“三等客仓的同伴”而已